首页>>专题专栏>>桂垦奋斗者

桂垦奋斗者丨王桂英:在化工蓝图上“绘”就匠心之路

发布日期: 2025-07-07

在精心绘制的设计图上,每一根由她勾勒的线条都牵系着生命的重量;在装置运行的轰鸣声里,每一个由她确认的参数都关乎现场的安全。

作为广西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余年间,王桂英的身影穿梭于堆满资料的办公桌与繁忙的项目现场之间,主导安全评价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对工程设计的每个细节都精雕细琢,将风险防控的理念贯穿化工生产全链条。2025年,她获得“桂垦工匠”荣誉称号,这是对她专业精神与突出贡献的褒奖。



匠心筑梦:廿载坚守与成就

自1999年入职化工院,王桂英的职业生涯便与化工设计紧密相连。她从一名普通的设计员起步,做事踏实又认真,精益求精,潜心钻研业务。十年磨一剑,她一步步成长为设计组组长,在化工设计这条专业道路上走得又稳又远。在她看来,化工工程设计绝非简单的图纸绘制,而是融合科学、艺术与实践经验,构建化工安全生产、高效运行的蓝图。

2010年技术服务中心整合成立后,王桂英便一直担任工程设计、安全评价的技术负责人,始终致力于为化工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服务。她的心里时刻琢磨着项目如何拓展、设计如何优化、技改如何推进、数据如何调整。工作繁忙时,她常常带头加班到深夜,凌晨从睡梦中惊醒后,第一反应是向同事发信息询问项目进展。“公司需要,我义不容辞;缺什么,我就补什么。是这个优越的平台托举我成长,给了我向上奋斗的力量。”在王桂英心里,早已将公司当成了家。

多年来,王桂英参加或主持完成的工程设计项目总计一百多项,成绩斐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优秀工程设计奖2项,在国家核心专业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这些亮眼的成绩,正是王桂英不懈奋斗的最佳见证。


扎根一线:当好“安全守护者”

天刚蒙蒙亮,王桂英的身影已经出现在项目现场,手中紧握着《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安全评价绝非纸上谈兵,必须吃透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她每年完成的安全评价项目超过200个,从未发生过一起因评价疏漏导致的安全事故。

王桂英设计的工程设计图纸,厚度远超常规。每一页的注释栏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施工要点、材料标准和检测要求。这份厚重,是她担好安全责任的具象体现。她扎根基层一线,专注于公司的重大项目规划与编制,先后主导完成了扶绥基地搬迁总图规划及可研报告、右旋糖酐铁中试放大项目及磷酸铁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等关键项目的编制工作。2023年主导完成饲料添加剂木薯多糖铁中试项目装置设计,推动木薯多糖铁从实验室的克级样品迈向产业化的吨级生产,最终产品各项指标全面优于实验室水平。

 

安全大于天:筑牢项目“生命线”

2022年,团队承接某公司胶粘剂生产环评项目时,遭遇重大挑战,现场勘查发现,设计图原理严重违背化工安全理念。王桂英了解后才知道,原来建筑设计院采用的是民用建房标准,导致安全设施距离严重不足,完全不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此时施工已按错误图纸完成,整改难度极大。

王桂英没有被困难吓退,而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带领团队重构设计,经过长时间协调磨合与反复修改,将项目用地面积扩大,容积率翻倍。她和技术团队往返项目现场78次,最终推动项目落地,通过评审。事后,企业负责人感慨道:“王工这是从鬼门关把我们拉了回来。”从一个小小的环评项目争取到总工程图设计,这不仅体现了她专业扎实、坚守安全底线的职业素养,更彰显出她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敬业精神,为企业筑牢了安全防线,守护了项目的生命线。


破局引领:攻坚克难显担当

在职业卫生技术道路上,王桂英带领团队披荆斩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望州路院区科技综合楼实验室启动装修之际,正巧自治区卫健委组织的盲样比对工作也同时启动,团队只能转移至临时场地开展样本检测工作。王桂英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她带着检测人员转移好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和上千份样本,一起挤在局促、狭小的仓库里,克服设备调试困难、检测环境简陋等不利因素,在临时搭建的实验台上开展工作。历经3个月鏖战,团队凭借三个优秀、一个合格,且无项目需重测的佳绩,硬是在“陋室”里创造出了“高标准”。自治区职防院专家实地考察后,对实验室规范管理及团队专业素养给予高度认可与赞扬。

此后,王桂英再接再厉,领导化工院加入广西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指导中心,成为首批共建单位之一,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技术影响力。

2024年,在国家整体经济不太景气、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王桂英团队全年对外技术服务税前收入合计约780.48万元,同比增长1.78%,超出全年任务11.5%,达到2009年对外承接技术服务业务以来的收入新高,为化工院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匠心守护:传承工艺践初心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王桂英依托“三维培养体系”聚焦技能传导、实战带教与精神传承,三年内招聘培养了7位新员工,竭尽所能开展“传帮带”,致力于打造一支“拉得出、用得上”的核心骨干队伍,为公司注入了化工设计的新生力量。

在带徒过程中,她根据不同成员接收能力差异,化身“耐心导师”,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提供项目实践机会,进行手把手指导。如今,多名技术人员在实战中从“新手”成长为“老手”,显著提升了团队应对大规模评价需求的作战能力。

王桂英注重将工艺技术安全融入科研能力培养。她深知,在追求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同时,更要盯好新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风险防控点。在公司内部的科技沙龙活动上,她经常与科研骨干们深入交流,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感悟和专业技巧倾囊相授,分享原料安全特性、生产场所选择及车间设计、设备和管道及仪表选择等方面工艺安全、环保合规的潜在风险点,帮助年轻科研人员提高风险预判与防控能力,让他们少走几年弯路,尽快成长为兼具创新力与责任感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工匠的荣誉不在奖牌上,而在每一次脚踏实地地检测、每一份精益求精的设计里。”王桂英这样诠释她心中的工匠精神:既要像老工匠般执着于毫厘之差,确保安全评价的精确性;又要如科学家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挑战复杂的设计难题。秉持着这份信念,如今,她正以迎难而上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与精湛的专业技术,带领团队向拓展设计业务的新领域进军,在化工开发与设计领域谱写着匠人匠心守护安全的动人篇章。

(赵玥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