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桂垦奋斗者

桂垦奋斗者丨一群年轻博士的养猪情怀

发布日期: 2024-12-06

 在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这样一群平均年龄仅34.4岁的博士,在正值青春的年纪选择投身养猪业,每天与猪打交道,被同事们称为“养猪博士天团”。

这个“养猪博士天团”,由8名博士带领10余名硕士和若干名基层管理人员组成。“养猪博士天团”分别领衔组建了猪遗传育种研究中心、营养与饲养研究中心、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研究中心、环境控制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等五大研究中心,专注生猪养殖相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他们用4年的时间,走遍了广西区内10多个设区市200多个猪场,为猪场解决了育种、疾控、营养、环控等方面的“疑难杂症”,累计承担课题任务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为企业节约成本超3亿元,永新畜牧集团也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荣誉或称号。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养猪博士天团”的3位领衔人物,聆听他们的“养猪经”。

 

“猪场就是我的主战场”


程珂博士(左一)深入猪场给技术人员传经送宝

“不好好读书就回家养猪”,这是句过去人们常挂在嘴边的玩笑话,面对无数人询问“博士养猪,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大材小用、学历浪费”这个问题时,程珂大声道:“NO,这个偏见已经过时了。养猪其实已经是一个高门槛行业,要懂营养、育种、疾病、大数据分析、环保、财务、工程建设等相关专业,不具备人才、成本管控、资金、技术体系的中小散户难以在竞争中与集团型企业抗衡。”

正是带着对养猪行业的敬畏与热爱,2020年6月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的程珂,毫不犹豫地把拥有70年生猪养殖历史的永新畜牧集团作为职场首选,成为该集团第一个博士研究生。

程珂深入猪场,从猪场技术员做起,到猪场场长,熟悉猪场生产流程,在实践中寻找科研的发力点和突破点。

2018年席卷全国的一场特大规模猪瘟病毒,对生猪养殖行业是个致命打击。病毒阻击战进入常态化,猪瘟检测成本却一直居高不下。“当时市场上的商用猪瘟检测成本大概是13元一个样本,这个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企业要主动作为降成本。”程珂找到了产学研的突破口。

“我是学兽医专业,发挥专业特长,研发出性价比更优的检测试剂盒,责无旁贷。”2021年9月,程珂与华南农业大学王衡教授团队合作开展猪瘟检测试剂盒的创新性研发,先后经过200多次的试验尝试,修改优化了超过200多对引物、探针序列,攻克了试剂盒特异性和稳定性等技术难点,2022年2月2日,首批自主研制的猪瘟检测试剂盒顺利投产。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该试剂盒在准确性、敏感性、便捷性等方面极具优势,且成本相比之前降低60%以上。启用新试剂后至今两年多以来,已为永新畜牧集团节省猪瘟防控成本3500万元。

蓝耳病之所以被叫作猪类艾滋病,是因其具有免疫抑制性,可破坏发病猪的免疫系统,易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造成仔猪大量死亡。流行性腹泻是养猪业中的“头号杀手”,是导致养猪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面对这些高风险疾病,程珂认为,防控是最关键的。“猪场就是我的主战场,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我都是在猪场里度过。”程珂通过深入养殖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疫病防控经验,优化制定了流行性腹泻免疫、后备猪管理和现场管理方案等,降低猪场发病率和死亡率。优化猪群腹泻防控策略,年节约7600多万元;参与研发的《生猪主要疫病养殖场净化技术》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扁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给人看病,我们程博进猪场,通过自己总结的一套‘听看赶感’法,便可判断出猪的健康状况。有问题,找程博,准没错。”永新畜牧集团旗下同正种猪场技术员覃叶说道。

 

“打造生猪育种中国‘芯’”

司景磊在猪场查看核心场母猪群情况

2021年,从广西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的司景磊,拒绝了几所高校抛来的“橄榄枝”,选择加入永新畜牧集团,成为奋斗在养殖行业的“猪博士”。

“平时总是听大家说陆川猪猪肉好吃,就是肥肉太多了。陆川猪是中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于是我萌生了充分开发、利用地方猪资源,丰富‘永新源’产品线的想法,尝试通过保种选育、杂交遗传改良和营养研究应用等方式改善陆川猪肉品质,让老百姓吃上更好吃的猪肉。”司景磊说道。

说干就干。司景磊行动力满满,他不仅坐得住实验室,入得了猪场,更下得了屠宰场,与团队成员对271头陆川猪进行群体亲缘关系鉴定,对陆川猪实行纯种选育,从猪崽开始,选种、育肥、测定、评估……利用陆川猪作为母本与杜洛克猪进行经济杂交培育永新黑猪。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努力,2023年4月24日,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和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技术专家到永新畜牧集团新兴畜牧公司开展陆川猪和永新黑猪的屠宰性能测定评估,认为永新黑猪的背膘厚显著降低,胴体重、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得到显著提高,陆川猪背膘厚、瘦肉率低等特点获得明显改善。

“育种是最平凡、最不容易出成绩的一件事,有的人一辈子都干不成功。但猪粮安天下,良种铸基石!良种是保障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育种没有天花板,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熬住无人问津的寂寞,打造生猪育种中国‘芯’。”

秉承这份初心与坚守,司景磊带领他的团队,充分利用永新畜牧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教授工作站这个科研平台,双方在供港澳猪体型、高效智能化种猪性能测定体系、集团化联合育种、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国家生物育种重大课题攻关。他们针对华南地区高温高湿环境背景,培育出强适应性猪新品系,不断降低猪群死淘率,提升上市胴体瘦肉率和母猪繁殖性能,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和猪肉品质,为养猪业提供更为优质的种质资源,有效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推进遗传改良进程,充分利用基因组信息开展选种选育。

截至目前,永新畜牧集团已累计构建16864 头的猪全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通过运用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后,法系核心群大白猪繁殖性能显著提升,2024年法系核心群大白猪胎产总仔、健仔相比于2023年分别提升0.25头、0.37头,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报国兴农养好猪”

侯磊博士(左二)在猪场查看猪群试验效果

“养好一头猪,帮扶一户农。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太了解农村农民的所想所需了。所以,大学我就选择农学,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父老乡亲,把‘报国兴农养好猪’信念根植于桂垦沃土。”谈起2022年5月加入永新畜牧集团的初衷,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侯磊博士语气轻快,眼神坚定。

侯磊入职后正逢猪价持续低迷,饲料占了生猪养殖成本的60%~70%。饲用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一再高企,养猪形势异常严峻。如何降低生猪养殖的饲喂成本,成了永新畜牧集团亟须解决的难题,也成为侯磊初入职场的“第一考”。

“饲料是动物生长、繁殖和生产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和营养价值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健康和产品质量。”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侯磊带领团队开展生猪动态营养需求与营养精准供给技术研究,通过模型化研究建立能量、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主要营养素的动态营养需要量模型,使营养与遗传进展相匹配,实现精准饲喂与高效养殖,提升育肥猪生长效率与经济效益,年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5000余万元。

为研发出适用于广西优良地方种猪陆川猪和永新畜牧集团培育的永新黑猪的营养饲料,侯磊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的营养研究团队,针对广西地方猪耐粗饲、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联合开展了广西地方猪绿色无抗发酵生物饲料的创新研发和应用示范。通过深入研究广西地源性原料固态发酵全价料菌种的协同组合及适宜比例,建立饲料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变化数据库,评估最优发酵技术参数,开展群体动物试验评价可靠性和动物安全性,同时跟踪设计地方猪种养循环生态发酵饲料车间,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绿色无抗发酵饲料,并进行示范推广。相较于传统饲料,使用生物饲料后,地方猪每吨饲料成本降低幅度超25%。

为适应大宗饲料原料供需趋紧的形势,侯磊带领营养团队还开展了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应用。通过与公司采购部和各子公司联动,根据替代原料的供应情况和市场价格,综合性价比,以立足我国国情和广西资源特点构建新型饲料配方结构,成功实现由玉米-豆粕型日粮配方转变为多元化日粮配方,年降低成本1亿元以上。

入行至今,侯磊每日在实验室、饲料厂、猪场之间来回穿梭,认真观察,翔实记录,仔细计算,事事亲力亲为,只为测算出精准营养的饲料配方。他说:“今天的健康饲料精准喂养的生猪,明天将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健康食品。我将带领团队,继续致力于动物营养关键技术、前瞻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助推生猪养殖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端稳百姓‘肉盘子’。”

 

记者手记

程珂,用自主研发的猪瘟测试盒剂,重新诠释现代畜牧养殖的“高门槛”;司景磊,通过科学育种,为百姓餐桌摆上更可口的陆川猪;侯磊,用精准饲料研发,把控畜牧行业的成本源头。农垦这个“养猪博士天团”,面对困难从未气馁,在攻坚克难中从未忘记初心,把猪场打造为他们挥洒青春和智慧的“主场”。他们在农业领域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接稳时代接力棒,让生猪养殖业插上了“科技翅膀”,端稳百姓“肉盘子”。

追求源于热爱

热爱成就追求

热爱养猪的他们

让艰难的事情变得更有意义

让平凡的事情变得更有力量

(潘雪玲 莫绣杰)